综合资讯

道医与世医的关系及应用发展前景 —— 以道为本,以医为用,济世利生

来源:网络 2025-04-30 10:35:17 阅读量:9104   会员投稿

一、道医与世医的渊源与区别理论根基不同世医(传统中医):以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为宗,强调“阴阳五行、脏腑经络”,注重辨证施治,以...

一、道医与世医的渊源与区别

道医与世医的关系及应用发展前景 —— 以道为本,以医为用,济世利生

理论根基不同

世医(传统中医):以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为宗,强调“阴阳五行、脏腑经络”,注重辨证施治,以药物、针灸等调理人体气血。

道医:以道家思想为核心,融合《道德经》《黄庭经》的“天人合一”观,不仅调身,更重“调神、炼气”,主张“上药三品,神与气精”(《抱朴子》),治病兼修性命。

诊疗维度差异

世医多关注“形病”(生理病理),道医更强调“神病”(情志、魂魄失衡)与“业病”(因果承负),如《千金方》所言:“凡欲治病,先察其源,先候病机。”

道医手段除方药针灸外,常辅以符咒、导引、存思、斋醮(如孙思邈《摄养枕中方》),甚至风水调摄(如《道藏》中“安宅镇煞法”)。

终极目标分野

世医以“愈疾延年”为要,道医以“长生久视”为归,追求“医道通仙道”(《修真十书》)。

道医与世医的关系及应用发展前景 —— 以道为本,以医为用,济世利生

神龙道道长谭万物与弟子香港道医药协会会长赖东才

二、道医的现代应用价值

身心共治的独特优势

情志病调理:现代医学的抑郁症、焦虑症,道医以“守一存神”“呼吸吐纳”调和魂魄(如《太平经》魂魄理论)。

慢性病管理:糖尿病、高血压等,结合导引术(如八段锦、六字诀)与药膳(如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食疗方)。

预防医学的天然契合

道医“治未病”思想比中医更彻底,强调“筑基炼己”,通过辟谷、服气增强体质(如《云笈七签》辟谷术)。

疑难杂症的补充疗法

对西医难治的“邪病”(如癔症、附体现象),道医以祝由科、雷法调摄(需严格传承,避免迷信滥用)。

道医与世医的关系及应用发展前景 —— 以道为本,以医为用,济世利生

香港道医药协会核心团队探讨产品细节

三、道医的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

当前挑战

传承断层:符咒、丹道等秘法需师承口授,现代教育体系难以兼容。

科学性质疑:如“炁”(先天一炁)的实证研究不足,易被归为玄学。

政策限制:部分疗法(如祝由)被归类为封建迷信,合法化进程缓慢。

未来发展方向

学术体系化:

联合高校开展道医文献研究(如《道藏》医籍整理),建立“道医学”学科,发行《道医药》期刊与国内外高校、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。

技术现代化:

用生物电检测(如GDV气场仪)量化“炁机”变化,推动导引、存思的神经机制研究。

临床规范化:

在康养基地试点“道医门诊”,将辟谷、神龙汤、竹盐产品及八段锦等作为康养、治疗手段。

道医与世医的关系及应用发展前景 —— 以道为本,以医为用,济世利生

原贾岭药博园已纳入香港道医药(神龙道医)辟谷养生和生产基地

四、道医的终极前景——回归“大道医学”

道医的真正价值,在于提供一种超越现代医学分科的生命观:

将疾病视为“天人关系失衡”的信号(如《阴符经》“三盗既宜,三才既安”);

治疗不仅是技术行为,更是修行过程(如《坐忘论》“治病先治心”)。

展望:若能与现代医学、心理学深度对话,道医或将成为“人类健康共同体”的重要拼图——既治身病,更疗文明之疾。

(注:以上论述基于正统道医传承,拒绝神秘化炒作,提倡“以道驭术,以术显道”。)

供稿:香港道医药协会



上一篇: 全民健身便利化进程加速,贵州健身相关企业数量全国领先
下一篇: 返回列表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artice_ad_01
symbol-23相关文章
  •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

   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

  • 朋辈心理辅导活动——“学姐经验交流活动”

    朋辈心理辅导活动——“学姐经验交流活动”

  • 八种可以让孩子感觉愉悦的教育方法 ​

    八种可以让孩子感觉愉悦的教育方法 ​

  • 简谈西柚的七大主要成效作用

    简谈西柚的七大主要成效作用

artice_ad_02
artice_ad_04